【情系科学】砥砺奋进,科学报国
编者按:力学研究所成立六十多年来,力学人遵循钱学森的工程科学办所思想,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力学事业、为推动中国的经济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老一辈力学人以国家需求为己任、艰苦创业和奋发拼搏的精神,是力学所60年奋斗史的精髓。本刊在“情系科学”栏目里陆续推出离退休老同志回忆文章,以展示普通科技人员的风貌。
砥砺奋进,科学报国
柳绮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国上下热烈庆贺!在党的领导下,经过70年的奋斗,贫穷落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屹立在东方,并向着工业、科技和国防强国挺进。
新中国成立时,我还是不懂事的小姑娘,是党的培养让我完成了中学和大学的学业,从少年到青年时代,我一直是听党的话、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对党的认识也趋向成熟,觉得党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发展的根本问题,那个年代一个进步青年,最高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光阴荏苒,数十年来伴随国家的发展,党的成长,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斗争,现在我已是科研队伍中的一名老党员了。
记得1960年毕业后分到所里,年轻人鼓足干劲准备科研“大跃进”,可是那年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我们是怎么度过3年自然灾害时期?至今往事还历历在目。在大学里伙食不定量、能吃饱,到1960年底全国实行粮食定量,我们在北京,每月粮食男生30斤女生28斤,食油半斤,此标准比地方上略高些。听说这是聂帅(荣臻)向中央打报告,为照顾科学院特批的。因为没有蛋、肉等副食供应,每晚食堂就供应窝头、稀粥和咸菜。那粥真叫“稀”,2两稀粥用小脸盆盛,每人都计划着每餐的肚子应该吃几两。“屋漏更逢连天雨”,那年冬天特寒冷,供暖严重不足,还经常停电,我们当时单身多数人无家可去,只能呆在办公室或者宿舍里,没有电视和电脑,没有娱乐,晚间常是在黑暗中度过。办公室里只有4-5℃,只好穿着大“棉猴”学习,读外语、看文献没人偷懒。院所领导想了很多办法改善职工的生活,听说树叶可以掺在窝头里蒸着吃,中关村道路两旁种有白杨树,所里组织我们去打树叶,食堂师傅把树叶掺在窝头和馒头里;第二年春天在所里小楼的空地上,我们种了些胡萝卜,也可用来充饥。大家几乎在半饥饿中度日,我和许多同事得了“浮肿”病,从脸到脚都“胖”了,手指按到脸上、腿上就是个“坑”。院领导想办法搞到一批大豆发给大家,后来又从内蒙古调来黄羊肉,让我们的生活有所改善。因营养增加,身患浮肿的同志也慢慢好了。
力学所在钱、郭所长的带领下,困境中没有埋怨、没有逃兵,大家坚持工作,F2风洞是当时国内唯一的超声速风洞,照常接受国防任务。在林同骥先生具体指导下,我有幸参加了东风-1型导弹的气动测量任务,要知道那是东风系列导弹的“祖师爷”啊!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最先进的东风41型导弹参加了建国70年阅兵庆典!
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科研受到极大冲击和破坏,力学所面临被解散的危机,从事军工科研的课题组被调整到了国防单位。即使在那种艰难情况下,我所在的激波风洞组,以“抓革命促生产”的精神,仍然坚持白天工作、晚上搞大批判。新建JF-8激波风洞,正在调试性能,日以继夜工作十分紧张,我们的坚守,受到当时军管代表的特别肯定。后来院里决定把力学所、化冶所等“6所2厂”移交给北京市。所里的很多课题无法继续了,一些人调离了,力学所再没有昔日的“辉煌”,情况相当凄凉。当时,北京市科委要求我们走出去,与生产相结合以求生存。我们应石油规划院的要求,与东方红炼油厂合作,解决催裂化装置中催化剂回收问题。这对于我们而言,是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只能从头学起,自己动手设计和建立实验装置,自己“变身”做起钳工和电焊工。我们用角钢焊接门窗,搭建了实验室,安装了2套实验装置和测试系统,试车非常顺利,居然一举成功了!记得那天已经是午夜了,我们忘记疲劳,兴奋、跳跃,辛勤的汗水和泪水交融在脸上。该项研究结果不仅受到合作单位的好评,我们建立的旋风分离器三维流场的测试方法,还被建工、劳保和化工部门借鉴,开发了一系列国标产品。我深深体会到,在那最艰难岁月,是知识分子的良知促使我们努力地去工作、去创造,是为国家为社会的责任支撑我们克服困难。
“文革”后期国防单位归还了原属于力学所的部分人员,科学院又接管了力学所,力学所的科研队伍重新聚集并不断壮大。改革开放40年来,成立了多个国家级开放实验室,为国防安全和高新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增选了几位院士,郑哲敏先生还获得2012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力学所仍然是科研“国家队”的重要成员。由于在工作中我颇有顽强拼搏的劲儿,改革开放初期所里把我列入出国培训计划。1983年我赴美国南加州大学作访问学者,和那里的教授合作完成了研究课题并在国外期刊发表了论文。在美国2年,我见识了现代科技和学术的先进性,受到启发,深感我们虽有较好的基础,但概念的创新不足,在计划经济模式下,重复和模仿太多,约束了创造性。
上世纪70年代末,力学所要建立地球物理流体实验台,任务落在我们课题组。可是,地球尺度如此庞大,大气、海洋运动的现象和规律如此复杂,怎样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和重现呢?在这里,平台要模拟地球旋转的科里奥利惯性力,平台的转速很低,同时要特别平稳,在平台上放置水槽,要模拟海洋运动,但又不允许水面有抖动和波纹,与此同时,在水槽中放置实验模型,如陆架和岛屿地形等,流动现象也需同步测量和记录。这些都是对实验技术的考验。经历10年的研究,我门的课题克服了种种困难,填补了国内空白,得到国际同行的肯定。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流体力学家G.K.Batchelor教授参观我们实验室后对我们的实验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此,中科院与英国皇家学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互换访问学者,进行地球物理流体的研究。这项成果获得了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这是对我们成果的肯定。
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们不断探索前进,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和实验手段外,还要会把成果推向市场,善于经营,取得“短、拼、快”的效益?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要会,对科研人员要求真是太高了!在这个大潮中我们也得到锻炼。我在与武汉钢铁公司等企业的合作中,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型国企的肯定和好评。
1996年 武钢项目验收现场
回望人生历程,科研是我终身奋斗的事业。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虽然遭遇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们砥砺奋进,青春无悔,以自己的一技之长科学报国。工作中时刻想着自己是一名党员,处处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见困难就上,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真感觉做党员压力特别大! 我想这就是“不忘初心”的内涵所在吧?
如今国家强盛了,我们有强大的国防,有成功登月的嫦娥5号,有领先全球的5G技术,但是我们面临更艰巨的未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垄断技术,设置重重障碍,阻扰我们前进。我们要看到自己的软肋,最近党中央制定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要加强基础研究,不搞芯片的“大跃进”,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2020年是攻艰克难的一年,在党的领导下,科学防疫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不仅发挥了我国医疗技术的先进性,也向世界证明了大国政府的担当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的医护工作者、几千万党员,在抗疫中冲锋陷阵,无私奉献,都是无名英雄,是人民生命的守护神。
2021年,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百年历程,是战斗的100年,追求真理、为国为民奉献的100年。最近党中央又制订了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规划,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学习优秀共产党员——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忘我精神,坚守信念,牢记使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作者——柳绮年
简历:柳绮年,女,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历任课题组长、项目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等。在超声速风洞、激波风洞、化学流体、地球物理流体、微重力流体等领域,从事实验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1983-85年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宇航工程系任访问学者。1992年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3年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88-2008年,任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实验流体组委员;空气动力学会流动显示专业委员会委员;《力学与实践》、《实验流体力学》杂志编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