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科学】真切诲言铭肺腑
编者按:2017年1月12日,李佩先生离我们而去,至今整整五年。李佩先生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任教。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李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本刊特此发布她的一名学生在五年前撰写且从未面世的纪念文字,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
真切诲言铭肺腑
寇绍全
清晨打开手机,噩耗传来,我十分敬佩的李佩老师离我们而去了。那是2017年1月12日。就是在这个日子,病魔夺走了为国为民操劳一世,我十分尊敬的李佩先生。李佩老师是我平生遇到的好老师,她的离世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悲痛。
李佩先生是女中豪杰,她在读书时就曾任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早在1945年就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巴黎的第一次世界工联大会和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国民党黑暗统治时期曾帮助把美国劳动协会的捐款送到延安解放区。直到90多岁高龄还在主持重要会议。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1956年新中国诞生不久,中国国内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李先生和她的丈夫,当时已经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有了很好的职位,世界声望已很高的力学家,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带着女儿,冲破层层阻碍回国,投身到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在文化大革命中虽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她一如既往地坚信党,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她勇敢坚强,近60岁时,一生挚爱的丈夫为国捐躯,80岁时唯一的女儿不幸病故。所有的困难都摧残不了她努力为国家工作的决心。她是我们国家的脊梁,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永远的学习榜样。
我第一次遇到李佩先生大约是50多年前,即1961年的秋天,在玉泉路当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教室里。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英语课。我们非常幸运,从此李佩先生成了我们的英语老师。更幸运的是我还是英语课的课代表。这使我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地接近这位传奇式的人物。当然,那时我并不了解李佩先生的背景。系里管教学的老师也根本没给我们介绍李先生的背景,完全靠我们去感受,体会,去认识。她给我的印象是,人美,英语教得更美。她发音很漂亮,语法讲得很清楚。她话不多,简明扼要,语速不紧不慢,我毫不费力地就把一堂课听完了。她的课生动活泼,越听越想听,更增加了我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她还自己编了很好的教材,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她的教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我的英语能力,使我后来在没有机会参加脱产学习的情况下还能应对到国外合作研究所必要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她的教学方式方法成了我学习模仿的榜样,对我后来走上教学岗位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她的教学对她的学生的成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她所影响的人有成千上万,遍布全世界,桃李满天下。
李先生不止是在课堂上的师表,课后也是我们学生的朋友。在1962年初,春节期间,她邀请了我们英语班的同学去她在中关村的家,也就是她从回国一直住的中关村北区的13楼。那天我们几个学生挤在她们一家人所住的小屋中。我们见了她的女儿,郭芹,李先生也引荐了她的丈夫,著名科学家郭永怀先生。郭先生话也不多,问了我们一些情况后又继续他的工作。以后我们在流体力学课中学到了流体力学发展史上著名的PLK方法,其中K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郭永怀先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郭先生又是我们的副所长。那时我是单身,没家务事,从早到晚在所里。几乎每个周末,我在宿舍和力学所间往返时,经常可以遇见郭先生从家来所或从所里回家。他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每次他都沿着几个研究所的围墙走,把鸭舌帽的帽檐拉得很低,个子也高,迈着大步急匆匆地向前走。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时他正在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辛勤地工作。1968年12月5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出差回京时,飞机在首都机场降落时失事,不幸以身殉职。就在这时,他考虑的仍旧是保护国家机密。丈夫的离去对我们敬爱的李先生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但得知噩耗的李先生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郭芹后来在力学所工作时,我们也有不少交往。她工作努力,待人诚恳,人很直爽。因为她妈妈是我老师,她又没有一点作为大科学家的孩子的那种架子,也自然成了我们的朋友。不幸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敬爱的李先生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人们都可以想象得到的,但却没人看到当时年近八旬的李先生流过眼泪。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去给学生上课了。这是一位多么刚强,多么了不起的伟大的女性!
一次在中关村的大马路上遇到李先生,我们拉了一些家常,临分手时她说如果我有什么问题,特别是英语方面,还可以找她。我知道她很忙,但在准备一篇送往维也纳一个国际会议的英文稿的最后阶段,还是鼓起勇气去到她家请她把把关。她浏览了一下文章的前言,说了不少鼓励的话,也指出了一些要注意的问题,特别要注意我们与英语系统的人在表达事物上的差别。她详尽的解释,对我帮助很大。
1983年我应邀去了瑞典,那时我们与瑞典的差距还很大。走前,我的月工资是56元人民币。而瑞典一个普通研究人员的相应工资大约是一万七八瑞典克朗(当时瑞典克朗与人民币元的比价大约是一比一)。学校把钢琴和其他乐器都摆在走廊上,学生和工作人员可以随便用。我所在的机械系有一位盲人在读博士学位,学校还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台发声的计算机。生活水平自然比我们高了很多。瑞典国家对她的公民实行免费医疗。特别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国家农民也有退休金,而且和城里人差不多。因为我国那时的体制中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在退休问题上,还有很大差别。瑞典的这种做法对我这个农村娃来说很有兴趣。我与他们农民谈过,他们说他们与城里人的主要差别在于农民很难有时间去旅游,因为需要安排猪或牛,这就要找合适的人来代替他们,而城里人说走就可以走。那时,即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还比较落后。在他们的超市里卖的中国货,只有5克朗一个的榔头或改锥,堆在一个角落随便拿。在外面与人聊天时,好些人都误认为我们是日本人。可见与他们相比,我们落后了很多很多。有人当时估计我们至少得要50年才能赶上他们的水平。1984年回国后,我向李老师谈了我看到的一些东西,当然也有我自己的一些感想。老师没多话,只是说我们要奋起直追。在那以后,我们和李先生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次聚会,在一起聆听她的教诲,她也仔细倾听我们的生活感受。李先生尽管退休了,但社会活动很多,很多的报告,很多会议要她主持。但我们每次的邀请她从不拒绝。
后来,1990年我又再次去了瑞典。每次回国我都要去拜访李老师,与她交谈请教,甚至一起吃顿便饭。由于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我们与瑞典的差距越来越小。我的女儿说“一年不回来,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可瑞典的变化就比较慢,顶多房子刷了刷油漆”。而且“中国造”也逐渐出现在瑞典,逐渐占领了市场,甚至包括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计算机。可是瑞典这个国家还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他们只有不到一千万的人口,可在世界上按人口平均的跨国公司占世界第一位。大的公司,如阿特拉斯,山徳维克,诺贝尔公司,LKAB等在世界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此外,大家熟知的诺贝尔奖也在这里诞生。人口没有北京市多,却对人类有着重大的影响。李老师很赞同我的看法,她要我比较系统地了解一下瑞典这个国家。后来在她的建议下,我在她主持的讨论会上先后作了“我所了解的瑞典科技”,“瑞典教育”等报告,当然也谈到我所知道的瑞典社会。后来,我退休后,瑞典矿业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人不进入地下,就在地下完全实现矿石开采,冶炼,上到地面的就是金属。瑞典人送了一些资料给我,希望我继续做点工作。我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但鉴于我的身体状况,家人都反对我继续工作,我谢绝了他们的邀请。一次与李老师闲聊,谈到这件事,她又要我在她主持的论坛上作了题为“瑞典矿业的现状及将来的发展设想”的报告。
图1 2010年和李佩先生聚会情景:李佩先生坐在沙发上,我坐在李佩先生的左手边
2015年10月,去李先生家拜访时,我难过地发现她体质远没以前那么好了。以前去时,尽管我是她的学生,她依然从座位上站起来,以示欢迎。而这次,她只是以手示意让我坐下,看来体质比较虚弱了。但就是这样,我发现她思路还是很清晰。我们聊了些家常,当她知道我是9月刚从瑞典回来的时,她要我谈谈最近的新鲜事。我谈到挪威一个大学的考试(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他们认为光有任课老师评卷判分不够。为了更公平公正,还须把卷子寄出来,找一位外面,甚至外国的专家判。我就应邀做了校外评审。老师听后很激动地说,“又学到了一招”。我这位老师就是这样,活到老学到老,从不错过任何机会去发现学习世界上的新东西,先进的东西。李老师是我永远的榜样!
听到李先生生病住院的消息,我2016年6月8日一早就从回龙观赶到中关村医院,李先生正在休息。我告诉照顾先生的阿姨,我是李先生的学生。阿姨告诉我,她每天还能正常吃饭,睡觉,这使我放心了很多。很快先生醒了,她已经好些了,见了我后她笑得还是那么慈祥。我问她还能否认识我,她点点头。房间里就李先生、阿姨和我,我们就一起聊起了天。我告诉阿姨,当年李先生给我们班上课时,我是先生所任课的课代表,我们接触比较多。春节时还应邀去先生家做过客,见到了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郭永怀先生。阿姨问李先生那时是不是很漂亮?我说那是当然。说到这里,李先生把手一挥,笑了笑。我说,后来我又与李先生的女儿在一个单位工作,也是好朋友。李先生又问我最近忙些什么。我从先生那里知道,近来是她姨侄女在照顾她。我问先生,她姨侄女是住她自己家,还是住先生的家里。先生脑子很清楚,说住她自己家里。我告诉她,我周六,即6月11号还去瑞典。先生问我要去多久,我没敢说去三个月,而是说几周。临走时我请先生好好保重,我回来后再去看她。她还挥手与我告别,要我回来后还要到她主持的讨论会上介绍我了解到的最新的瑞典的情况。
可恶的病魔一天天折磨我十分敬佩的老师,老师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从瑞典回来后,她已经住到了中日友好医院。她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为了减少感染的几率,对先生的探视也不得不做出限制。我在北京期间也未能等到探视的机会。然而,我们必须离开北京,去到海岛照顾另一位需要照顾的老人。读到她姨侄女的病情报告,让人非常揪心。我的一些在国外的朋友也写信询问先生的病情。我们都祈求上苍能有回天之力,让这样一位我们十分敬佩的不平凡的老师重新回到我们身边。我们太需要她了,人民太需要她了,国家太需要她了。先生不幸故去的消息传来,尽管也有点思想准备,但真正知道失去我们敬爱的老师后,内心的悲痛还是无以言表。
图2 李佩先生在力学所礼堂里主持“中关村大讲堂”
我多么渴望能再看到先生在讲台上亭亭玉立的身影,我多么渴望能再次看到先生那美丽慈祥的笑容,我多么渴望能再次听到先生在不紧不慢的语速中给予我们的谆谆教诲。然而这一切今天已经成了奢望。我们十分尊敬的郭永怀先生走了,我们的好朋友郭芹走了,我们敬爱的李先生也走了。这是一个把一切都奉献给我们的国家,奉献给我们民族的家庭。这一家在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无私奉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国家能有这些年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国防力量能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强大,能使过去那种任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能越来越重要,这一切都与我们老一辈科学家的忘我工作息息相关。李先生一家功不可没,将永远载入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史册。我一定牢记先生的教诲,学习李先生的做人做事。李老师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永远的楷模!
李佩老师永远活在我心中!
(写于2017年1月14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