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科学】我接触过的钱学森所长
编者按:10月31日是钱学森先生逝世纪念日。本刊特此发布力学所夏生杰同志撰写的回忆文章,以此表达力学人对钱所长的无限思念。
我接触过的钱学森所长
夏生杰
钱学森,钱老,钱所长。他是我们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创始人、第一任所长。我们总是习惯的称他为“钱所长”。
1959年我到力学所时被分配到爆炸力学研究室。当时的研究室主任是郑哲敏先生,他是钱所长在美国时的研究生,他们是地道的师生关系。我们这些刚进研究所的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是钱所长学生的学生了。
当时,钱所长就住在中关村,离力学所约15分钟的路程。他回国后国家派给他一辆专车,我记得还是一辆美国产的小轿车。但我们从未看到过他坐车上班。看到的常是他穿一件胳膊肘处还有一个补丁的衬衫从住居处健步走到力学所办公室上班。我常常在上班途中在他后面怀着深深的敬意目送他走进力学所。
钱所长的学术作风十分民主。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们国家处于困难时期,物资供应十分短缺。我还记得当时每逢周末下午(当时是每周工作六天)他在会议室开各类研究人员的座谈会,桌上摆设着他自己掏钱买来的点心,瓜子和小食品,任我们参会者品尝。会上不设题目,无任何限制,每个参加者可以随便发言、讨论,提出新观点,畅想未来,与力学有关无关均可。真是畅所欲言,气氛十分自由。那才真是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民主”!大家既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也增加了研究人员之间的友谊。
有一次轮到我们研究室向所领导作研究规划和业务工作的汇报,室主任郑哲敏带领一帮科研骨干走向所长办公室。我当时是研究室课题组组长之一,当然要去参加汇报。我们一行人要到一个小会议室向钱所长作汇报。当时的会议室不像现在,有大的椭圆型会议桌,中间放有鲜花,有麦克风,有投影仪……小会议室里只有几把沙发。汇报形式很独特,却很有时代感:所长坐在沙发里,室主任在沙发前面的地上摊开一张计划表格,蹲下来指着表格作详细汇报。钱所长弯着腰看着地上的计划仔细的听,我们年轻人就围绕着沙发站立一旁,若有补充就随时插话。钱所长对我们这一代知识不多、经历浅薄的年轻人态度十分和蔼可亲,完全没有大权威的架子。但是,他对研究室室主任一辈的年长研究员要求就十分严格。难怪据说有位研究员甚至
开玩笑说“见到钱、郭(指郭永怀副所长),都有些发抖”。我们这些年轻人就从未有这些感觉,觉得和所长相处很亲切。
还有一次,我们研究室研究的爆炸成型课题有了新的进展,钱所长组织全所研究人员的现场会,在力学所院内进行了爆炸成型现场演示。我们将一张铝合金平板放在一个模具上,再在上面放上水和炸药。一声炮响,千分之几秒时间内,铝板被炸成一个合格的筒型零件!我们十分兴奋的把成型零件交到钱所长手中,他十分高兴满带笑容地高举着零件绕着全所职工展示了这一成果。这一难得的瞬间被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摄影师”抓住了,我按下了快门将这一有历史意义的场景永远地定格在底片上。当时这些研究项目是保密的,不能让所外人员参加,更谈不上请记者了。我只好自己用一个海鸥牌120盒子相机来照,这在当时算不错的相机了。照完像的底片还不能送外面冲洗,怎么办?!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在暗室里操作,技术水平差加上硬件水平也差,这样的照片质量可想而知。尽管如此,这一历史场景总算有了图像记录。这一珍贵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已被力学所永久保存在档案中。我心里十分高兴。
图1 钱所长手持爆炸成型零件向全所职工展示
另一张照片反映了当时爆炸成型研究组的活动。那时,力学所还没有建成爆炸洞。一切实验都得在郊外或工厂进行,我们先后在北京汽车厂、杭州锅炉厂进行实验。自己还得带上炸药和雷管。现在看来这是很危险的做法。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们研究组在野外做实验的写照:郑哲敏先生领导一帮年轻的研究人员在野外。这个现场里的12位同志,现在还健在力学所的只剩下邵炳璜和我两人了。尽管当时实验条件很差,但是大家坚持工作,最后爆炸成型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国家科委等三部委颁发的“爆炸成型新工艺一等奖”。为力学所增了光。
图2 爆炸成型组在郑哲敏先生领导下开展现场试验工作
自我1959年从北航分配到力学所工作以来,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二室(爆炸力学研究室)主任郑哲敏先生任命我为课题组组长。1982年,我被评为力学所第一批高级工程师。郑先生任力学所所长时,我被聘为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薛明伦任力学所所长时,我被聘为所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设立“640-3工程”时,我调入新成立的激光研究室。我曾是三个硕士研究生导 师。我获得过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我还曾被邀请在序列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在大阪大学和日本激光研究所作学术报告。1995年我承接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我任项目组组长。同年我通过了研究员资格评审。1998年我提前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回顾我的科研生涯,感到我是在钱学森、郑哲敏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因而能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图3 参加18届国际高速摄影会议并作特邀报告
关于作者——夏生杰
简介:夏生杰 男,1935年11月出生于重庆。195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并分配到力学所工作。先后从事爆炸力学、高速摄影、光子学和激光技术等方面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40余篇论文,曾获3项国家专利外,还获得1964年国家科委等三部委颁发的爆炸成型新工艺一等奖,1983年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金龙奖”,中科院及中国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三等和二等奖。1998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