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世强:大师已经远行,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巨星陨落引发的思考
2009.11.04 作者:中国力学学会

 

获悉钱学森先生辞世的噩耗,是在我们上海市非线性科学研究会组织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研讨会上。当时,心头一怔,听不见台上报告人的讲话了。还好,会议已近尾声,但我的闭幕词讲得似乎有点语无伦次。这一噩耗在我心里引起的震动,只有33年前的99听到毛泽东主席逝世时的情态可以比拟。不同的是,那一天心里满是忧心忡忡的迷茫;今天则是悲情满怀的思索。

我想,与其说一些沉痛悼念的套话,不如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我想到的是:大师已经远行,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

如果以我国航空先驱冯如制造第一架飞机上天和我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兴建的京张铁路通车为我国近代科技的发端,我国的近代科技探索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在这个时段里,我国最有传奇色彩、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巨匠,当推钱学森。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国人引以自豪的科技成就,而且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巨大的精神财富。这是一座富矿,我们后人必须不断挖掘,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今天,我来不及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只想简单地说说应该向钱学森先生学习的几个要点。

一要学习他的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为了改变祖国的被动挨打的落后局面,他从机车车辆专业改学航空;为了回来报效祖国,他放弃了已有的优厚待遇,义无反顾地与美国的麦卡锡主义抗争,历经五年的软禁,百折不回地追梦,终获成功;回国之后,他忘我地奋斗,为了我国国防科技和近代力学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贯串他一生的红线就是他的爱国敬业精神,这里没有踌躇,没有畏缩,只有殚精竭虑的无私奉献和不懈战斗。

二要学习他的高瞻远瞩的大局观念。我以前说过,大师与非大师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高屋建瓴的大局观。按钱学森自己的说法,他一辈子改了六次行,而每闯进一个领域,就能以俯瞰全局的战略思想直奔前沿要塞,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中,要是没有他的战略规划,没有他的运筹帷幄,其发展历程不知会推迟多少年!我们的时代在呼唤钱学森这样的大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样的大师!而我们学习钱学森,这一点恰恰是最难的!作为非大师的无名小卒,我们只有在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时候,努力把握大局,敢于抛弃细枝末节,抓住问题的要害。至少应做到:不做无谓的事情,不说无谓的话。这些年来,我想努力做到这样,可是何其难啊!虽说略有收获,但总是很难跳出纠缠于小事的窠臼。要追随大师,这是除了上一点之外的第二要点。

三要学习他的披荆斩棘的探索精神。在钱学森的人生词典里没有困难二字,他总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当初为了研制火箭,他可以置性命于不顾,反复做现场试验;为了提出高超声速流动新概念,他敢于挑战权威,独立思考;为了摆脱受监控时美国特务的干扰,他可以躲在浴室终日思考(当然在夫人蒋英的精心掩护下),可以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写出《星际航行概论》这样的巨著;为了克服我国自行制造火箭的难点,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为了在试验发生严重问题时做出艰难的抉择,他熬红了眼睛,最后果断拍板,终获成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些所谓一夜成名的歌星与他相比,只不过是一抔黄土,钱学森的科学成就来自他一生孜孜不倦的开拓和奋斗!

四要学习他求真务实的严谨学风。钱学森从青年时代起就注意培养这种学风,大家都知道在交通大学的水力学考试中,他因自己的小小笔误主动请求将分数从100分改为96分(在上海交大的钱学森陈列馆里还保留着这份考卷);在我的博客里,写过他的“Nothing is final”的故事(见2009-01-10我的博客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52321.html);在科学研究中,他既能高瞻远瞩,又充分注意细节;钱伟长先生曾告诉我,1941年,在出版冯卡门的祝寿文集时,囿于条件(那时没有电脑,当然没有word系统),文集中的所有公式都是钱学森一个一个手写上去的,看上去与印刷体毫无二致,从中可见他的精细的作风;中科大的老学生至今还记得他们的系主任钱学森为学生弄错第一宇宙速度的单位而生气的故事(见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85392.html)。凡此种种,可见他的一贯的严谨学风。在当今浮躁风横行之时,我们更要学习钱先生坚持一生的这种学风。

五要学习他两袖清风的高风亮节凡是读过他的秘书涂元季少将写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人,无不为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钱学森律己之严,到了苛刻的程度,他公私分明,从不沾公家的一点便宜,更坚决拒收任何礼物,甚至收到别人的一盒茶叶,也要折算成钱还回去。不知那些贪官污吏知道这些后会作何感想?

总而言之,可以向这位大师学习的地方难以尽述。我认为,我们学习大师,追随大师,一定要来实的,一定要从我做起,从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大师已然远去。他在天国里,一定会继续关注他的祖国的发展,也会关注他的后人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吧!我深信,我们不会让远在天国的大师失望的!

 

写于20091031日夜

原载于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戴世强教授博客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52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