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东子
这天,钱三强来拜访钱学森,既然彼此都姓钱,都住在一个楼里,也就不用讲什么客套了。钱三强开门见山地说,因为要加强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请钱学森支援一位功底扎实的力学专家。钱学森一听,两眼放光说:“我来干行不行?”
钱三强哈哈大笑说:“那当然欢迎了可是你那摊子谁搞?还是另选贤能吧。”
钱学森眯着眼睛沉思了一下,然后郑重地向钱三强推荐:“我看永怀可以。”
“郭永怀吗?好!好!”钱三强也十分满意,“他就在13楼住,我去找他谈。”钱三强是个说干就干的人。
13楼204曾有过一个由郭永怀和他的夫人李佩及他们的独女郭芹组成的家。郭永怀不大爱说话,好像总是在不停地思考问题,连走路也总是低着头,而且他的步伐都是一大步一大步的,步幅和节奏很一致、很稳健,他似乎在抢时间,又像在用步伐度量着到达某个目的地的距离。
郭永怀兼职很多,要在好几个单位上班,为了抢时间,汽车就成了不可缺少的“坐骑”。接送郭永怀的是一部绿色小轿车,车头上饰有一个奔腾的银鹿,早上那银鹿染着朝霞而来,晚上那银鹿又披着暮霭而去.。
和大多数中国著名科学家不同的是,郭永怀的家庭并非“书香门第”,他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在童年和少年时不仅经历了寒窗之苦,还承受过生活的重负。
1939年春天,中国教育界传出一段佳话。报考第七届留英公费生力学专业的有 50 多人,公布分数时,竟有三人同登榜首,没有伯仲之分。这三人就是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可是力学专业的名额只有一个,幸亏有叶企荪和周培源两教授力争,这三位高材生才得以同时被录取。他们于 1939 年 12 月从上海登船出发赴加拿大留学,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在这样纷乱的时局下,还能出国留学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大家都很高兴。谁知上船后,他们发现自己的护照上竟有日本签证,上书:“允许在横滨停船三日,上岸游览”。他们认为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宁可不留学,也不能接受侵略者的签证。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爱国的传统,在历史上,“书生”在面对国贼和外虏时,拍案而起者有之、横眉冷对者有之、投笔从戎者有之。郭永怀等年轻学子的身上也涌动着这样一腔热血,为捍卫民族尊严,他们不惜牺牲这一难得的留学机会,当即带着行李下船。直到1940年,他才又有机会赴加拿大学习。
1956年,周总理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郭永怀毅然回国了,在临行前,他当着许多美国朋友的面,把自己的手稿、笔记一页页投入火中,望着那飞去的灰蝶,他的夫人李佩觉得太可惜了,那是郭永怀的心血啊!可是郭永怀说,那些东西都记在了他的脑子里,这样做是为了回国方便。
郭永怀想得非常周到,此时,他已经是卓有成就的著名科学家了,是美国数学学会会员,又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美国有关方面一直在密切注视他的动向,1953年,就连英国人邀请他去讲学,美国政府都不同意,更何况现在是要回到新中国去。
郭永怀一家就要返回新生的祖国了,这是在当时是很有影响的事,胡适曾经为如此富有才华的学者回国,发出感叹说:“连郭永怀这样的人都要回去了,可见人心向背。”
太平洋不太平,那时的太平洋尤其风云莫测,果然,在回国途中,和他们同行的一位中国科学家,就因为在行李中携带了笔记等,受到了美国当局的严格搜查,那些笔记被强行扣留。这件事让李佩更钦佩郭永怀的远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