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所纪委
      • 党支部
      • 工会
      • 团委
      • 妇委会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中科力森
    • 关于力森
    • 主体业务
      • 国资监管
      • 成果转化
      • 知识产权运营
      • 投资
    • 产业布局
      • 持股企业
      • 事业部
      • 产品介绍
      • 科技成果
        • 航空航天
        • 生命健康
        • 交通能源
        • 先进制造
        • 专业软件
    • 新闻资讯
      • 力森要闻
      • 持股企业动态
    • 招聘信息
      • 岗位信息
      • 持股公司
    • 联系我们
  • 怀柔园区
    • 基地概况
    • 动态信息
    • 通知公告
    • 科研团队
    • 管理制度
    • 流程指南
    • 基础服务
    • 周边配套及景点
    • 联系我们
    • 图片新闻
    • 科研进展
    • 全文检索
    • 大型装备
    • 园区简介
    • 配套设施
    • 联系我们
  • 基础科学中心
    • 中心简介
    • 工作动态
    • 科研进展
    • 会议通知
    • 人才队伍
      • 核心骨干
      • 青年人才
    • 快讯
  • 媒体扫描
  • 综合信息
  • 通知公告
  • 学术交流
  • 招聘信息
  • 仪器设备
  • 专题报道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所内网
  • 邮箱登录
  • 所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科研系统
      • 管理系统
      • 支撑系统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中关村园区
      • 怀柔园区
      • 落塔
      • 科学家精神
      • 文体活动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人才概况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花园
      • 前沿动态
      • 情系科学
      • 释疑解惑
      • 精彩图片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预算决算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机构简介
    • 组织机构
    • 所党委
    • 行政领导
    • 历任党组织负责人
    • 历任行政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形象标识
    • 所内风光
  • 科学研究
    • 研究领域
    • 合作交流
    • 科研进展
    • 仪器设备
    • 科研产出
      • 获奖
      • 专著
      • 论文
      • 专利
  • 人才队伍
    • 两院院士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中级及以下岗位
    • 优秀人才
      • 国家级领军人才
      • 国家级青年人才
      • 中国科学院青促会
      • 创新团队
      • 优培计划
    • 人才招聘
  • 教育培养
    • 机构简介
    • 导师队伍
    • 招生就业
    • 培养学位
    • 思想政治教育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园地
    • 党组织机构
    • 党建要闻
    •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工作通知
    • 学习园地
    • 规章制度
    • 警示教育
    • 流程指南
    • 协力原创文章
      • 党员随笔
      • 创新驱动发展
      • 力学人
    • 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 科学传播
    • 学术期刊
    • 科普资源
    • 力学园地
    • 科普报告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党群园地
党组织机构
所党委 所纪委 党支部 工会 团委 妇委会
党建要闻
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工作通知
学习园地
规章制度
警示教育
流程指南
协力原创文章
党员随笔 创新驱动发展 力学人
  • 当前位置:首页党群园地协力原创文章党员随笔
  • 党员随笔

    星河灿烂,永不止步

    作者:王富帅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22-06-22【字体: 大  中  小 】

      北京时间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 长征五号遥四火箭托举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 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 射场点火发射升空, 飞行约 2167 秒之后, 成 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之旅。此次探测 器顺利升空,将飞行 7 个月到达火星,并通 过 2-3 个月的环绕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 展探测任务。根据国家航天局此前披露, “天 问一号”将于 2021 年 5 月择机实施降轨机动。 此次探测任务将开展对火星表面形貌、土壤 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 场等方面的探测,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 的技术跨越。7 月 27 日,  “天问一号”探测 器已脱离地球引力影响范围,进入行星际转 移轨道,并发回首张地月合影。8 月 2 日 7 时整,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按计 划飞往火星。
      “天问”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  该名称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早在 2000  多年前,屈原就对天地分离、日月星辰发出  了一系列天问, 如今, 中国航天人用“天问” 系列探索宇宙,来解答屈原“九天之际,安  放安属? ”的天问,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追  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这也是对自然和宇宙  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着探求科学真理  征途漫长,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人类对火星探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60 年前, 1960 年前苏联发射了首颗火星探测器, 最终以失败告终。在整个太阳系中,火星离 地球比较近,都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上,其 自然环境、自转速度(昼夜交替) 和地球差 不多。2018 年欧洲航天局发布“火星快车” 探测器拍摄的多张火星古老干涸河谷照片, 其上显示虽然如今的火星是一个寒冷干燥的 星球,但有多种证据表明,火星曾经有一个 更厚、更密集的大气层,锁住更多热量,有 助于火星表面形成液态水,出现河流纵横交 错现象。我们渴望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火 星失去水分,又是怎样从一个蓝色星球演变 为如今的荒漠地带。这些问题的背后,人们 更想知道,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地球,未来 是否也会成为如今的火星。探测火星可以对 太阳系形成、行星演化、行星气候等多个领 域进行研究,也许有一天,人类还能把改造 火星提上日程,把火星变为人类的又一个家 园。
      火星是一颗令人类向往的星球,人类已 对火星已经进行了 44 次探测任务, 其中成功 仅有 24 次, 运载能力与轨道设计、测控数据 传输、探测器设备环境适应性等技术,都是 火星探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此次“天 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是长征五号火箭首次达到并超过第二宇宙速度,同时也刷新了 中国速度。当摆脱地球引力后,探测器还面 临着如何在火星表面着陆这一难题,火星表 面的大气环境、动力学环境等的不缺定因素, 同时,由于火星和地球相距甚远,通信时间 至少存在着 10 分钟的延迟, 一旦通信造成中 断,这也就意味着随时可能发生坠毁。这些 困难也不断要求并激励着中国科研人员,要 在探测器自主巡航、控制及规避风险上进行 大力创新。
      随着“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我们国 家的航天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如 《环球时报》所报道的那样,我国的火星侦 测计划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跨度大。 如果能将“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圆 满完成,中国将成为全世界第二个独立掌握 火星着陆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这不由的让我想到 60 多年前中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的震惊中外的场景。钱学森冲 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投身于国防事 业的建设中,在艰苦的条件下,把中国的国 防实力大大提升,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 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每当我走在力学所 园区内,都能看到钱学森先生的塑像,钱学 森先生等老一辈的科学家担起的是中国的脊 梁,让中国不再落后挨打,而我们研究生也 要有我们的担当。我们亲身经历了 2020 年的 新冠肺炎疫情,也有幸在疫情中见证了“天 问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一件让我们振奋的 事情, 也是一件能够让我们陷入沉思的事情。 对于火星,我们依然有太多疑问有待解答,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一直都是在曲折中蜿蜒 前行,而中国航天人的目标一直都是这样的 星辰大海,就像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 所说:  “中国有能力飞得更远,我们也应该 飞得更远。我们要探测整个太阳系,我们要 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这就是我们的目 的。”我们坚信,宇宙浩渺,星河灿烂,这 一次,天问战神,永不止步!
    火星曾经有生命存在?
      王富帅,非线性力学 国家重点实验 2018 级硕士 生,导师袁泉子研究员。 研究方向是蒸发诱导的自 组装和自驱动行为研究。

    附件下载:

    上一篇:坚持对标对表 秉持优良传统 建强力学领域“国家队”
    下一篇:初做力学人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京ICP备050028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9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邮政编码:100190